纳西族吉祥符号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纳西族是丽江最具特色的原住民群体之一,纳西族的吉祥符号是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丽江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更新纳西族吉祥符号在旅游纪念品应用中的设计理念,提出新的设计发展,既可以扩大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领域,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档位,又可以有效地增强丽江旅游业发展的活力。
中国民间吉祥符号存在的历史源远流长,一些民间符号是一些神话与图像思维交织而产生的情感寄托。人们从生活和历史文化中树立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意识,而这些观念和意识就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表现出来,形成了特定的符号,从而更好的了解自身以外的世界,在吉祥文化中的图像或者吉祥物都是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或者形式,这些代表着特定的吉祥含义。
自古以来人们对传统吉祥符号背后蕴含的丰富“吉祥寓意”,都心存向往,对其造型的迷恋、运用、研究一直都在延续。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展现的是对物质、观念的变演化物,表现的都是对事物象征,再现、指示、功能目的,这与吉祥符号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物质文化丰富的当今社会,需要有更多的吉祥符号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境内共居住着纳西族、彝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59.38%,其中纳西族人口较多。因此,以在丽江民主文化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纳西族东巴文化为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现在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东巴字”,蕴含丰富哲理的《东巴经》,以及纳西的舞蹈、手工艺等等都独具文化内涵。二是民族语言众多,民族交往频繁。在丽江有纳西族、傈僳族、白族、彝族、藏族等11种语言,各个民族之间交流交融,语言成为具有特色文化的载体之一。三是民族节日丰富多彩。藏族的锅庄舞会,纳西族的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摩梭人的转山节等节日,在丽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民族节日,由此构成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载体。同时,也是吉祥文化展现和传承的平台。四是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文化思想。由于丽江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及生产方式形态多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丽江各民族不同形式的原始宗教。同时,丽江处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因此从青藏高原传入的藏传佛教,从大理传入的小乘佛教、藏传佛教、道教、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外来宗教,在丽江实现交融与共存,使很多具有吉祥寓意的符号能够汇集并得以集中展现。
纳西族吉祥符号主要源于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许多吉祥符号是从自然物崇拜中直接演化而来,赋予自然物以特有的神性和灵性,能够起到保护生命、消除灾难、逢凶化吉、风调雨顺的效果。
其次,生活还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和藏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吸收、借鉴、交融,纳西族东巴教和藏传佛教、藏族苯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藏传教的一些吉祥元素也渗透到纳西吉祥文化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吉祥符号。如藏族的“吉祥八宝,对纳西族影响也很大,也形成了具有纳西族特点东巴“吉祥八宝”。
再次,自唐代开始,中原汉文化、儒家、道家文化传入开始传入丽江纳西族地区,汉文化开始与纳西文化互通互融。特别到了明清时期对纳西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纳西族吉祥文化中领域里也吸收、继承、融合了中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思想。如中原文化的“龙凤呈祥”、“麒麟望月”、“鲤鱼跳龙门”、“福寿双全”、“喜上眉梢”、“百事如意”、“天官赐福”等题材常出现在纳西族文化生活中。
纳西族吉祥符号是纳西族生产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组象征符号,象征着吉祥兴旺、四方平安、长寿永恒、幸福美满等寓意,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工具、服饰、建筑装饰、生活器具、家具、装饰物等上。纳西族吉祥符号种类主要是:神类、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
通过对丽江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调查,目前的纳西旅游纪念品设计缺乏创意,纪念品比较平庸。许多产品外观和颜色上就很难吸引人,加上旅游纪念品做工粗糙,很难让人有购买的欲望。其次,我们通过与一些游客的语言沟通,发现他们普遍提出,现在的纳西旅游纪念品的价格在提高,质量却在下降,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正在过于追求市场化,过于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了传统手工艺品的质量和工艺。设计形式过于单调,据有关调查统计,几乎有一半的游客觉得这些纪念品并非出自专业人员之手,这些设计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这就导致了产品的普遍化,而且设计过于通俗,无多大意义。在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导致了丽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固步在一个恶心循环的平台上。另外,有很多带有丽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不是全都是本地制造的,很多是由其他地方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生产而来,对本地文化元素理解不透,出现乱用、错用纳西元素的旅游纪念品。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为旅业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不够,缺乏专门的设计,新产品的开发步伐缓慢。二是丽江的旅游纪念品产业竞争意识较弱,技术门槛不高,做工粗糙。三是局限于地域性的旅游纪念品,大部分依托在民间传统的手工艺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部分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从业人员多是私营个体,生产方式都是小作坊作业,经营者大都为来自农村的民间艺人,他们资金较少,又是手工制作,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手段单一。五是设计上滥用、乱用、曲解纳西族符号元素的比比皆是。六是外来涌入大量雷同、低劣的旅游纪念品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考虑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吉祥符号设计方面,必须重视“形神同构”的这个设计理念,也就是说,必须做到“形似”和“神似”这两个方面的完美统一,在理解的同时通过“形”更好的延伸“意”,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即“神”。纳西民族文化比同与其他文化的视觉元素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形”,在纳西民族文化视觉元素中,人们融入了许多自身对事物的理解,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也是纳西民族文化之所以特别的原因。从“形”方面才能更好的表达民族特色,不过对“形”的追求并不是盲目的模仿照抄,而需要抓住纳西文化的传统精髓再创造,再创造必须建立在理解纳西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的审美评判观念,从传统视觉元素中提取出“形”的元素,然后再通过打散、错位、切割、变异等构成方法来实现对这些元素的重组和设计,而且需要做到不扭曲原型,并且保证原型的原味性。“形”最本质的精神是“意”和“神”,两者是“形”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前提和民众基础。